朱燦麟運動創傷與慢性筋骨痛症網

- -
.
.....
.....

千山獨行

我只不過愛尋真

聯絡/contact

講座

患者常問的問題

運動版圖-節目重溫

運動版圖-文章目錄

醫患之間

沒有發炎的慢性肌腱(筋膜組織)傷患

非類固醇消炎藥--幫你還是害你?

你還敷冰嗎?

泠水浴與恢復

唔敷冰,干卿何事?

「非科學化個人理解」的深層意義- 你還敷冰嗎? 續篇

足踝扭傷:不敷冰可怎樣?

給運動員的一點忠告

山徑石屎化

高山病

Straight to the point



好人難做!

慢性筋骨痛症是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醫患之間

Alain Chu

 

        治病不同其他行業,並不是一買一賣,更不是一盤生意,亦從來不是商機,當然,這種看法在今日的社會似乎有點不合時宜,所以有醫療集團上市,有治療套票買十送一,更有些集團分店遍港九,噢對不起,應該是診所。

        在這種環境下,有些患者會覺得醫患之間只不過是買賣服務,正所謂“Pick & Pay”付錢取貨,僅此而已,尤其是在香港,醫患之間互不信任,誤會、紛爭便由此而起。過往三十多年,遇到各式人等,歸納起來,遇到的情況不外乎以下幾類,從患者角度看,某些問題好像很“make sense”,但從我的角度,則有另一看法,立場不同,看法各異,也不好說誰對誰錯,只是不一樣而已,多點了解便小點誤會,亦給雙方有選擇的餘地,以下都是一些常遇到的情況,看看有沒有您的份兒?

是不是針穴位?

        老實說,是不是穴位又有甚麼相干,用穴位的話又對穴位知多少?整本黃帝內經根本沒有『穴位』這個詞,是後人加上去的,所謂穴位,可包括十四經穴(對,是十四不是十二)、經外奇穴、華佗夾脊穴、董氏奇穴及其他各門各派的穴位,加上以痛為腧的概念,基本上身體任何一點也可看成是穴位,視乎怎麼定義。人對不明的東西會傾向附和人多的說法,人人都說針是針穴位,便只「懂」穴位,真的懂嗎?不是,只是人云亦云,其實甚麼都不懂,既然不懂,針甚麼有甚麼關係?但有沒有人問,不用經絡穴位的思路可否用針?

一次治療多久?

        以香港人「怕蝕底」的心態,有些患者以為每次接受治療時間長一點會「抵D」,更有些人來電詢問,第一句便問「做幾耐?」而不是問「用甚麽方法?甚麽原理?」。要「做耐D」其實很容易,用熱毯敷患處二十分鐘、止痛電療機電二十分鐘、加一些紅外線、拉腰、電動整脊床、短波之類,要消磨一個上午非常容易,是不是這樣便「著數D」?難怪晚上九時後酒樓的火煱生料表面上很大碟,但原來下面堆滿了粉絲椰菜甚至冰塊。

療程多久?

        近年鋪天蓋地的美容纖體廣告,很成功的把「療程」這概念深植人心,加上有些醫者也强調要接受多少療程才見效云云,患者也理所當然的想知道要「醫幾多次」,這也難怪,有誰不想知何時痊癒。然而,治療筋骨痛症,醫治的方法雖然重要,但患者的生活飲食習慣、體質也有莫大關係,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也是如此,同時有些情況,可以改善便已很好了。 

        曾有一位患上脊柱側彎女孩的母親來電,詢問要治療多少次才能使脊柱變直,和其他筋骨痛症一樣,患者的日常作息、運動,一定要配合,單純的問幾時痊癒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當然,這種答覆並不能滿足這位母親的要求,最後沒有來診,我也省點煩惱。像這類一定要醫者答覆確實何時痊癒才求醫的人,其實已錯過了很多治療的機會,是愚是智?人世間,很多願望都無法得知何時達成,由求婚、比賽勝出、抱孫、考試過關、升職、攀山探險以至科學研究都如是,能夠做的只有盡力而為。一定要知「幾時好」的患者,要找的不是醫師,而是算命先生。

 針刺痛不痛?

        久不久便有人接受各式針灸、拔罐後,到報章或電台投訴治療部位疼痛及瘀腫。然則,有沒有人投訴拔完牙後口腔腫痛,用螺絲釘接駁斷骨後傷口疼痛,服食止痛藥後胃痛,接受化療後脫髮,或接受完人工美女手術後面腫?似乎沒有,因為大眾都接受這些必然的反應,可是,為甚麼針刺後卻不可以疼痛?拔罐後不可以瘀青?治療慢性筋骨痛症,若按摩、牽引、整脊、電療、熱敷,不見效,藥物止痛又非長久之策,用針刺進軟組織又怕痛,還有甚麼好建議?

        不過在一個喜小事化大、愛揭人瘡疤、相信塗藥膏可以減肥增高豐胸的反智社會,有這些投訴也不足為怪。當地鐵要不斷廣播:「請緊握扶手」,天氣變化時便有市民投訴:「做乜唔早D掛八號風球」,「點解咁熱都唔發酷熱警告」,「唔早D話黑雨,整濕我個仔係唔係天文台負責先!」,這樣的社會,只會培養到一班除了盲從電台講股專家外,對其他知識無渴求,大驚小怪,目光如豆的人。

      Ross Horne “Health & Survival in the 21th Century”一書中寫到「人類的本性是追求享樂,根本不顧及其他事情。因此,多數人在疾病出現時才會開始考慮自己的健康,而且要求醫生盡快治好,以便恢復自己過去的嗜好」

      大多數患者關心的不是療法的原理,而是療法痛不痛(削骨整容紋眉永不怕痛)、快不快見效(對大部份人來說,見效的定義是立刻止痛)、便宜不便宜(通常求醫才會講價,接受美容療程便一擲千金的開course,在股市輸掉十萬八萬面不改容),所以超級市場收銀機旁貨架,除了糖果之外便是各類特效長效止痛藥。

不信不治,治之無功

        人其實很容易受別人影響,看看股市飈升時,在銀行門口排隊認購新股的人龍便知道了,可能九成人也不知買的是甚麽股票,只知道「唔好執輸」,看病也一樣。

        個人的信念,取決於接收到的資訊(所以極權國家嚴格限制資訊流通)、性格、見識、環境、文化而定。很多人的所謂「相信」,其實只是人云亦云,並沒有深究,更不經思考,只是大衆這麼說,傳媒這麼宣傳,學校這麼教,聽得多便信以為真,能獨立思考的人其實不多。

        當市民從各媒體聽到的都是一面倒的醫療廣告(對不起,又用錯詞語,「理論」上是醫療資訊,但通常有藥廠或集團贊助)時,缺乏分析能力的大衆便以為是唯一的真理,亦不會去深究,要吃藥便乖乖地吃藥,也不會問那麼多,亦不知有其他療法。因為從小,市民就被教育到「肌腱痛因為發炎」,「扭傷要立刻敷冰」,「關節痛是軟骨磨蝕」,「針灸要針穴位」,真的嗎?有人肯放下手上的週刊馬經漫畫遊戲機去探討這些問題嗎?看看報攤當眼處賣的是甚麼便知答案了。

        偶然聽到一些人說:「我不懂醫學常識怎去分辨?」是的,當女的只沉醉於減肥美容纖體豐胸,男的猜枚賭波打機樣樣皆能,天文地理文化科學一竅不通,整個社會只懂追尋「蒲食嘆玩」時,真的沒有時間看多點書,也惶論甚麼知識了,不懂分辨又怪得誰?

        我對筋骨痛症的療法病理當然有自己的立場觀點、信念及堅持,亦有充足的理據,我真誠的希望不接受的患者,另求高明,免得無謂誤會。喜歡吃藥打針手術推拿按摩整脊復位拉頸拉腰電療敷藥針灸氣功拔罐刮痧運動拉筋水療,悉隨尊便。

        心理學上有一現像叫Placebo Effect (安慰效應),就是患者覺得有效的方法,縱使沒有實質作用,只要患者接受,也會「自我感覺良好」或希望「明天會更好」。

        若情況相反又會怎樣?當患者不情不願下接受某種治療,縱使這種療法對大部份人有效,結果會怎樣?原來古人二千多年前便有這種體會,《黃帝內經·五藏別論》提及:【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日光之下無新事,千百年來人類科技、生活質素的確進步了不少,但人性始終如一。

        關於慢性筋骨痛症之理論,社會上充斥着不同說法,諸如:「膝頭痛是因為軟骨磨蝕」,「骨刺退化無得醫」,「關節咯咯聲要修補軟骨」,「拉腰使椎間盤復位」,「用刮痧刮出積在舊患處的瘀血」等等,聽得多解釋得多了,也再沒興趣爭論,畢竟最重要的原來不是療法的優劣,理論的合理性,而是宣傳。正確的理論可以不被接受,謬誤的學說也可風行一時。錯誤的「周轉圓理論」(Epicycle Theory)流行了近一千四百年,反而哥白尼的「太陽中心學說」在十八世紀被視為異端,回顧歴史,類似的事例,比比皆是,今天只是將來的歴史,又豈會例外?

         曾經苦口婆心的解釋醫治的理論,希望人明白,但發覺徒勞無功,後來明白到,選甚麼療法,只要患者自覺合適,有沒有療效都是次要,有分析能力或勇於嘗試的患者,自會找到有效的方法,不懂分析盲從附和的,也樂得順性而為,各適其適,醫患之間也少點紛爭。

Copyright © 2009 Alain Chu

Powered by ABCHK.com